若临秋水,如沐春风的(de)意思是:说(shuo)明一个人或(huo)者是一个事物,给(gei)一个人的(de)感觉是如秋水般如(ru)春风般,很写意(yi)很自然。如沐(mu)春风成语,出自宋代(dai)朱熹的《伊洛渊源(yuan)录》卷四, 成(cheng)语意思是比(bi)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(xue)识的人相处并受(shou)到熏陶,犹言和高(gao)人相处。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,就像受到春风的吹拂(fu)一般。
如沐春风典故(gu)的主人公之(zhi)一是朱光庭。朱光庭,字公掞,河南偃师人。朱景(jing)之子,北宋(song)哲学家程颢的门人(ren)。十岁能写(xie)文章。嘉祐二年(nian)登进士第,初授万年(nian)县主簿。终集贤院学士、知潞州。时人称“明(ming)镜”。哲宗时,司马(ma)光荐为左正言,乞罢青苗法。后来与贾易成为洛党领(ling)袖。后来洛党式微,改入朔党(dang),形成蜀洛朔党(dang)争。
如(ru)沐春风典故(gu)的另一个主人公是程(cheng)颐。程颐,世称伊川先(xian)生, 北宋理(li)学家和教育家。为程(cheng)颢之胞弟。历官汝(ru)州团练推官、西京国子监教(jiao)授。元祐元年除秘书省(sheng)校书郎,授崇政殿说(shuo)书。程颐与其兄程颢同(tong)学于周敦颐,共(gong)创“洛学”,为理(li)学奠定了基础,世称“二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