丁忧在古(gu)代的意思(si)是:指中国(guo)封建社会传(chuan)统的道德礼(li)仪制度,后世往往指(zhi)用于拥有官(guan)吏身份之人。这个词出自《晋书·袁悦之传》:遭逢父母(mu)的丧事,也称“丁艰”始(shi)为谢玄参军,为玄所遇,丁忧去职(zhi)。丁忧源于(yu)汉代,至(zhi)宋代则由太常(chang)主其事。“丁”是遭逢、遇到的意思(si)。
古代官员(yuan)的父母死去,官员必须停职守制(zhi)的制度,丁忧期间(jian),丁忧的人(ren)不准为官,如无特殊原因,国(guo)家也不可(ke)以强招丁忧的(de)人为官,因特殊原因(yin)国家强招丁忧(you)的人为官(guan),叫做"夺情"
古(gu)代的"丁"和"忧",其解释不同(tong)于现代的"丁"和"忧"。据《尔雅·释诂》:"丁,当也。"是遭逢、遇(yu)到的意思(si)。据《尚书·说(shuo)命上》:"忧,居丧也。"所以,古代的"丁忧",就(jiu)是遭逢居(ju)丧的意思。"遭逢居丧(sang)"时,儿女们会忧伤(shang),会居丧,会遵(zun)循一定的民俗(su)和规定"守(shou)制",这显然比单纯(chun)"人丁忧(you)伤"包含的(de)内容要广泛得多。"丁(ding)忧",体现了古人对文(wen)字运用的(de)炉火纯青。丁忧期限(xian)三年,期间要(yao)吃、住、睡在父母坟前,不喝酒、不洗澡、不(bu)剃头、不更衣,并(bing)停止一切娱(yu)乐活动。
《康熙大(da)帝》中的姚(yao)启圣,他在受命(ming)平定台湾(wan)的福建总督任内(nei)受到阻力,不服气(qi),就跟康熙(xi)耍性子,借口乳母(mu)去世,要回家丁(ding)忧,其实就是一个(ge)要挟罢了(le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