鹜和骛(wu)的读音及(ji)意思是:鹜和(he)骛可通过字的部首(shou)结构、字义和使用的(de)范围进行区分。鹜是野(ye)鸭的叫声,骛从马的敄(mou)声,在使用时需要(yao)根据语境中实际使用(yong)的情况。鹜骛结构都(dou)是上下结构形式的字(zi),其上半(ban)部分相同,但是下半(ban)部分的部首不同,鹜是鸟字部首(shou),骛是马字部首。
1、“鹜”和“骛”的部首结构不同(tong):
“鹜(wu)”和(he)“骛(wu)”结构都是上(shang)下结构形式(shi)的字,其上半部分(fen)相同,但是下半部(bu)分的部首不同,“鹜”是“鸟”字部首,“骛”是(shi)“马”字部首。
2、“鹜”和“骛”字义不(bu)同:
“鹜”是形声字,其(qi)本义是野鸭的叫声(sheng);“骛”也是形(xing)声词,从马的敄(wù)声,其本义是纵横(heng)奔驰的意思,其还(hai)有另外一层(ceng)意思,指(zhi)追求;强求。
3、“鹜”和“骛(wu)”使用范围不同(tong):
“鹜”和“骛”虽(sui)然都是形声词,但(dan)其代表的(de)“声”不同,“鹜”是野鸭的叫声,“骛”从马的(de)敄(wù)声,在使用时需要(yao)根据语境(jing)中实际使用的情况(kuang)。
如:成(cheng)语“趋之若鹜”本意(yi)是指像鸭子一样成群(qun)跑过去,喻很多(duo)人争着去,含贬义。
如:病学者(zhe)厌卑近而骛高远(yuan),卒无成焉。(译文(wen):不喜欢(huan)学习的人(ren)讨厌谦虚学(xue)习,不懂得追求(qiu),最终定是一事无成(cheng)。)——《宋史·道(dao)学传一·程灏(hao)传》
扩展(zhan)资料:
趋之若鹜出处:
《明史·萧如(ru)薰传》:“如薰亦能诗, 士趋之若鹜, 宾座常满。”(译(yi)文:萧如薰能作诗,文采很高,文人墨客都(dou)喜欢去他那里(li)做客。)
明(ming)朝万历、崇祯年间, 我国宁(ning)夏、青海等边(bian)塞地方很不安(an)定,一些贼(zei)寇纠集少数(shu)民族时常入犯(fan),杀人抢马, 甚(shen)至攻城略地(di)。这时,有位镇守边(bian)关的总兵(bing)叫萧如薰, 在他(ta)聪明机智的妻子(zi)杨氏的参谋(mou)、鼓舞下, 屡屡击败(bai)来犯的敌人, 受到(dao)了朝廷的器(qi)重。
他前后镇守过七处边(bian)城, 所(suo)到之处都使祸乱平定了(le)。他不仅带(dai)兵持重有方, 而且亦(yi)能写诗文, 因此文人学(xue)士都喜欢到他家作客, 饮酒赋诗, 谈论(lun)时事。由于与他来往(wang)交结的宾朋太(tai)多了, 军营中接待(dai)的人很感苦恼, 耗费的财力物力也(ye)很多。可萧(xiao)如薰觉得人情难却(que)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