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(liang)山排闼送(song)青来的排闼(ta)意思是:开门。闼(ta):小门。这句(ju)话的意思是:两座(zuo)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(song)去绿色。出自宋代王安(an)石的《书湖阴(yin)先生壁二首(shou)》,这首诗(shi)描写湖阴先生庭院和(he)环境之美,也赞扬(yang)了湖阴先生爱勤劳(lao)、爱洁净、爱花木(mu)和热爱自然山水(shui)的良好品性和(he)高尚的情趣。
原文:
《书湖阴先生(sheng)壁二首》
茅檐长扫净无(wu)苔,花木(mu)成畦手自栽。
一水(shui)护田将绿绕,两(liang)山排闼送青来。
桑条索漠楝花繁,风敛余香(xiang)暗度垣。
黄鸟(niao)数声残午(wu)梦,尚疑身属半山(shan)园。
译文:
茅草房庭院经(jing)常打扫,洁净得没有一(yi)丝青苔。花草树木成行(xing)成垄,都(dou)是主人亲手栽种。
庭院外一(yi)条小河保护着农田(tian),将绿苗紧紧环绕(rao);两座青(qing)山打开门来为人(ren)们送去绿色。
桑树枝叶稀疏,楝花十分(fen)繁盛。清风(feng)吹送楝花余香(xiang),悄悄地送过墙头。
黄鸟数声(sheng)啼叫惊起(qi)了午间的残梦,恍恍惚惚,我(wo)还以为身(shen)在旧居半山(shan)园中。
注释(shi):
书:书写,题诗。湖阴(yin)先生:本名杨德(de)逢,隐居之士,是(shi)王安石晚年居(ju)住金陵(今江苏南京(jing))紫金山时(shi)的邻居。
茅檐:茅屋檐下,这里(li)指庭院。无苔:没有青(qing)苔。
成(cheng)畦(qí ):成垄(long)成行。 畦:经过修(xiu)整的一块块田地。
护田:这里(li)指护卫环绕(rao)着园田。
排闼(ta)(tà):开(kai)门。闼:小门。送青来(lai):送来绿色。
楝花:苦(ku)楝花,常见于北(bei)方地区,花淡紫(zi)色,有芳香。
敛:收敛。垣(yuán):矮墙。
黄鸟:黄莺。午梦:午(wu)睡时的梦。
半山园:王安石(shi)退隐江宁(ning)的住所,故址在今南(nan)京东郊。
赏析(xi):
《书湖阴先生壁(bi)二首》是(shi)北宋文学家、政(zheng)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七(qi)言绝句组诗(shi)作品。
这两首诗都是题(ti)壁诗,其中第(di)一首广为流传。第一首(shou)诗前两句写他家(jia)的环境,洁净清幽,暗(an)示主人生活情趣(qu)的高雅;后两句转到院(yuan)外,写山(shan)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(qing),暗用典故,把山(shan)水化成了(le)具有生命感(gan)情的形象,山水(shui)主动与人相亲,正是表现人的高洁。全(quan)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(shi)勤劳,又(you)表达了诗(shi)人退休闲居的恬淡(dan)心境,从田园山水和(he)与平民交往中领略(lue)到无穷的乐趣(qu)。第二首诗中,作(zuo)者将眼耳自身的(de)通体感受,浓缩在二十(shi)八字之中。所写虽(sui)片刻间景(jing)象,却见出作者体(ti)物之心细如毫发。最后(hou)所写午梦残破(po)颇有“梦里不知身是客”意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