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问之学不(bu)足以为人师的(de)意思是:仅仅(jin)靠背诵和记忆(yi)前人的东西而没有自(zi)己的见解和想法,这样(yang)的人是不足以给别(bie)人当老师的。出自《礼记·学记》,这(zhe)篇文章专门对教育与(yu)政治的关系、学制、学校管理和教(jiao)育教学原则(ze)方法等有关教(jiao)育理论与实践的问(wen)题,做了比较(jiao)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(he)理论上的(de)阐述,含有(you)丰富的教育思(si)想。
原文选(xuan)段:
记问之学,不足以为(wei)人师,必也听语乎(hu)!力不能问,然后语之(zhi),语之而不知,虽舍(she)之可也。
译文(wen):
单靠死记(ji)一些零碎的知识,不能(neng)做个好教师,一定要有渊博的知识(shi),随时准备(bei)根据学生的(de)提问并给以圆满(man)的回答才行。如果(guo)学生提不出问题(ti),就要引导启发他们;告诉了他以(yi)后,仍不能理解,可以(yi)暂时放在一边不管(guan)了。
《学记(ji)》专门对(dui)教育与政治的关(guan)系、学制、学校管理和(he)教育教学原则方法等有(you)关教育理论与(yu)实践的问题,做(zuo)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(gai)括和理论上(shang)的阐述,含有丰(feng)富的教育思想。
其继承了先(xian)秦儒家的一(yi)贯思想,把教育(yu)作为实施政治,进行社(she)会管理的最有效手段,所以《学记》一开篇(pian)就用格言式(shi)的优美语言论(lun)述了教育的目(mu)的与作用。
文(wen)章开篇指出,自古(gu)以来,凡是有作为(wei)的统治者要想治理好自(zi)己的国家,仅仅依靠发(fa)布政令、求贤就士等(deng)手段是不可能达到目的(de)的,统治者要想使百姓(xing)遵守社会秩序,形成良(liang)风美俗,从而达到天下大(da)治的目的,必须发展(zhan)社会教化(hua),通过社会教育手段,提高全体国民(min)的文化素养和道德自觉(jue)来实现。
另外,人虽具有天生(sheng)的善性,但(dan)是,不接受教育(yu),不经过努力(li)学习,就无法懂(dong)得道理,更不能遵守”王者”的法令。这就像(xiang)一块美玉一样,质地(di)虽美,但不(bu)经过仔细地雕(diao)琢,就不(bu)能成为美器,古代的(de)帝王深谙此理,他们在(zai)建设国家(jia),统治人民的过程中(zhong),始终高度重视发(fa)展教育,使其优先发展(zhan)。
《学记》以(yi)托古改制的方式,用格(ge)言式的精美(mei)语言阐发了教(jiao)育在移风易俗和建国君(jun)民中的作(zuo)用,强调了教育为社(she)会政治服务的目的,从(cong)而把教育(yu)与个人发展与社会(hui)进步密切相联,尤其(qi)突出了教育的(de)政治功能(neng),形成了中(zhong)国古代教育的突出特(te)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