谓其君不能(neng)者,贼其君者也的翻译(yi)是:认(ren)为他的君主(zhu)不行的,是暴弃(qi)君主的人。这(zhe)句话出自《公孙丑》上,结合(he)前文是想要表达:没有(you)同情心、是非心、羞耻心、谦让心还要(yao)自暴自弃的(de)人,也会暴弃(qi)自己的君主(zhu),如果能够在发端就(jiu)及时遏制并且改正(zheng),就可以安定天下(xia);如果继(ji)续自暴自弃,则会连自(zi)己的父母(mu)都不会赡养。
原(yuan)文:
孟子曰(yue):“人皆有不忍人(ren)之心。先王有不(bu)忍人之心,斯有不忍人之政矣。以(yi)不忍人之心,行不忍(ren)人之政,治天下可(ke)运之掌上。
所以谓人皆有不(bu)忍人之心(xin)者,今人乍见(jian)孺子将入于井,皆有怵(chu)惕恻隐之心;非所以(yi)内交于孺子(zi)之父母也,非所以要(yao)誉于乡党朋友(you)也,非恶其声而然也。
由是观(guan)之,无恻(ce)隐之心,非人也(ye);无羞恶(e)之心,非人也(ye);无辞让之心,非(fei)人也;无是非之心,非(fei)人也。恻隐之心(xin),仁之端也;羞恶(e)之心,义之(zhi)端也;辞让(rang)之心,礼之端也;是非之心,智之端也。人之有(you)是四端也,犹其有四体(ti)也。
有(you)是四端而自谓不能(neng)者,自贼者也(ye);谓其君不能者,贼其(qi)君者也。凡有四端(duan)于我者,知皆扩(kuo)而充之矣,若(ruo)火之始然,泉之(zhi)始达。苟能(neng)充之,足以保四(si)海;苟不充之,不足(zu)以事父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