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(shi)邑万户是什么(me)意思:食邑又称采(cai)邑、采地、封地。中国(guo)古代诸侯封(feng)赐所属卿、大夫作为世(shi)禄的田邑(yi)(包括土地上(shang)的劳动者在(zai)内)。因古代中国之(zhi)卿、大夫世(shi)代以采邑为(wei)食禄,故称(cheng)为食邑。盛行于周。分封以宗法制度为依据(ju),大小按封爵等级而定(ding)。卿、大(da)夫在食邑内享有(you)统治权利并对(dui)诸侯承担义务。食邑原(yuan)为世袭。战国时食邑主(zhu)相互兼并,世袭(xi)制度废弛(chi)。秦汉推行(xing)郡县制,承(cheng)受封爵者在其封邑内渐(jian)无统治权利,食禄已(yi)改为以征(zheng)敛封邑内民户赋(fu)税拨充,其数(shu)量按民产计算,与周(zhou)代按田邑(yi)大小区分者不同。食(shi)邑随爵位黜升而(er)损益,亦得世袭。唐宋(song)时亦作为一种赐予宗室(shi)和高级官员的荣(rong)誉性加衔(xian)。 清袁枚《随园随笔·勋阶封号食(shi)邑实封之分》:“其食邑(yi)与实封有(you)别者,如 余(yu)襄公 食邑二千六百(bai)户,实对(dui)二百户是也。”参阅《宋史(shi)·职官志(zhi)十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