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可(ke)以兴,可以观,可以(yi)群,可以怨的翻(fan)译是:诗可以激(ji)发情志,可以观察社会(hui),可以交往朋(peng)友,可以怨刺(ci)不平。这是对诗(shi)歌社会作用最高度的赞(zan)颂,现代诗歌批(pi)评所津津乐道的认(ren)识、教育、审(shen)美三大作用,在孔子的(de)这段话里实际上都可(ke)以找到自己的位置。
正如我们(men)在《季氏(shi)》篇里已经说过的那(na)样,在孔子的时代,《诗经》简直就是一(yi)部无所不包(bao)的百科全书。所以(yi),圣人不仅以诗礼传家(jia),要求儿子孔鲤(li)学诗学礼,而且在这里(li)又一次号召所有的(de)学生都好好地去(qu)学诗。
正(zheng)是由于孔子的大(da)力提倡并(bing)亲自删削编定,《诗三百》才名正言顺地(di)成为了《诗经》,成为儒学的重要经(jing)典之一。 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,才有《毛(mao)诗序》那(na)一段著名的更为(wei)热情洋溢的颂词:
“故正得失,动(dong)天地,感鬼(gui)神,莫近于(yu)诗。先王以是经(jing)夫妇,成孝敬(jing),厚人伦(lun),美教化,移风(feng)俗。”
如果(guo)有谁还不理解《诗经(jing)》凭什么成为“经”,读(du)了孔子的这(zhe)段论述和《毛诗序》的赞颂,那就应该理(li)解了罢。